美國長老會傳教士繪制于1936年秋,這張地圖來自海南新報
攝于1937年,村莊里婦女的文身和服飾
攝于1937年,當時的男子戴頭巾、在頭前挽大髻
攝于1964年,長堤路當時是舊海關一帶河溝污水十分混亂
攝于1988年4月13號,人民群眾慶賀海南省正式成立
攝于1987年10月7日,海口至北京航班開航
攝于1988年3月28日下午,乘船度過瓊州海峽時的舊船票
1988年3月28日海口市汽車站的住宿票
攝于1988年12月博愛南路路口通往海府路附近的街景
攝于1988年12月, 三角池。位于博愛路和海府路交會的地方有一個小的蓄水的池塘
攝于1988年12月9日,位于海口市海府路上的海南省人才交流服務中心,在當時可是遐邇聞名的地方。建省初期,所有來到海南島尋夢的人們,都會到這里走一遭
攝于1988年12月10日,那時的海口市還沒有指揮交通的紅綠燈,大家各自看情況通行。可以看到自行車是人們的重要交通工具
攝于1988年12月27日, 那時幾乎沒有出租車、公交線路極少,坐輛載客的三輪車相當于現在外出打的一樣
攝于1989年1月8日,當時海口最熱鬧的博愛路上的人流
攝于1989年1月8日,海口文明西路,當時的海口市民許多人家還用木柴燒火做飯
攝于1989年1月9日,當時的海口市新華南路
攝于1989年2月, 博愛路上的小按摩院
攝于1989年2月,海口市望海樓東側海南省旅游協會辦公地點的各類公司招牌,下邊是老總們的“坐騎”,都是自行車
攝于1989年,闖海南聚集區賣煙的老人
攝于1898年的海甸溪
攝于1990年1月,這是在海口龍昆溝入海口附近拍攝的泰華酒店方向
攝于1990年1月12日, 這是萬綠園填海造地的工地,遠處可見海面上的帆船
攝于1990年1月,這是從市區通往秀英去的海秀路西段
攝于1992年1月8日, 這是當時在海口劇院舉行的一次拍賣“大哥大”靚號的活動,那時的手機號只有6位號碼
攝于1992年3月, 這是海口龍昆北路北段,是當時海口最有“現代城市”氣息的地方
攝于1993海口南大橋
攝于1994年3月,海口到三亞公路進入三亞市區的路段,榆林基地大門口附近
攝于1995年7月10日海口濱海大道總長7公里的“假日海灘”正式開放
攝于1999年3月海口美蘭機場啟用之前,海口機場還在市區內,位于現在的國興大道
攝于2000年,海口的城中村漸漸增多
攝于2001年,海甸島別墅群逐漸發展
拍攝于2002年12月,第一屆海口馬拉松起點——萬綠園
攝于2003年8月1日,世紀大橋竣工通車
攝于2004年12月5日,粵海鐵路客運開通,坐著火車過海的夢想在這一天實現
攝于2007年海口新埠島總體開發建設項目啟動
攝于2010年海口東站東環鐵路啟動儀式
攝于2011年,海口世紀大橋和海甸島
攝于2016年,俯瞰海口中央城市公園
攝于2018年國興大道